入秋以来,为保障青海、肃南等地牧民顺利转场,持续、健康、规范推动异地借牧工作,六坝镇围绕青甘两省“异地借牧”工作协商会会议共识,立足农牧民生产实际,以“解民忧、保民生”为核心,主动作为打出服务组合拳,为异地借牧群众筑牢生产保障网。
提前谋划,筑牢服务保障根基。转场借牧工作启动前,六坝镇早行动、早计划、早部署,组织镇村干部通过电话联系,微信对接等方式,提前与来张农牧民逐户联络,充分了解其借牧需求,并建立信息统计台账,详细记录借牧群众的牲畜存栏数量、计划借牧面积、饲草及生活物资需求等关键信息,为后续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。同时,结合摸排掌握的借牧规模与饲草需求,六坝镇综合考量各村草场承接能力和基础设施条件,科学选址确定六坝村、北滩村、五坝村等13个村为异地借牧点,提前完成借牧点的范围划定与基础条件核查,为农牧民顺利落地借牧做好前期准备。
精准服务,打通便民利民堵点。聚焦借牧群众生产生活全流程需求,六坝镇联合多部门推出“靶向式”精准服务。在政策宣传上,通过上门宣传、发放宣传册等形式,为农牧民讲解异地借牧政策法规、动物防疫知识、生态保护要求及本地管理规定等内容,累计覆盖群众100余人次。在技术支撑上,组织畜牧兽医站,深入13个借牧点开展牛羊疫病防治、秋季饲养管理等摸排检查,现场解决疫苗接种、饲草配比等问题10余个。在安全保障上,联合交通、公安等部门开展交通安全、人畜安全宣传,重点提醒用火用电、牲畜防盗等注意事项。在矛盾调解上,联合司法所、公安等部门,依托社村共治中心和各村党群服务中心,及时协调处理牧民与本地群众在草场使用、秸秆租赁等方面的分歧,已成功化解矛盾3起,让借牧群众在异地安心生产。
长效联动,织密规范合作网络。积极组织各村借牧点与借牧群众及时签订《借牧户租赁农区秸秆土地合同》,明确土地权属归属、租金支付标准与周期、草场使用范围及生态保护责任等关键条款,从法律层面厘清双方权利义务。同时,常态化深入各借牧点实地查看,了解牛羊养殖状况、饲草储备情况及群众生活需求,定期记录草场植被生长、载畜量变化等生态数据。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沟通协调,确保借牧生产有序、草场生态可控,推动异地借牧工作从“短期服务”向“长效管理”转变。